4月17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规划财务司公示了拟发布的标准文本《应急广播大喇叭工程建设技术标准》。
根据说明,应急广播指利用广播电视、网络视听等信息传送方式,向公众或特定区域、特定人群播发应急信息的传送播出系统。应急广播大喇叭终端指用于接收应急广播大喇叭前端应急广播信号,经过安全验证和解析处理后通过内置或外置扬声器播出应急广播音频的终端设备。
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构成
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应由县级前端、乡级前端、村级前端、传输覆盖网和大喇叭终端等构成。县、乡、村三级前端应能接收县级应急广播平台下发的应急广播消息,并进行适配、封装和数字签名后,通过有线网、地面数字电视、调频广播、移动通信网等通道传送到大喇叭终端,控制大喇叭终端播发广播。
具备回传能力的各级前端和大喇叭终端,宜利用有线网、移动通信网等通道将工作状态和工作参数回传至县级应急广播平台,接受县级应急广播平台监管。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可装设多种形式的传感器、视频监控系统等,实现视播联动、智能应急发布、现场播出效果可视化监测等多种形式的融合应用。
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各级前端关键设备和大喇叭终端设备宜配置适当数量的备份,并具备冗余能力。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前端应包括县、乡、村三级前端。各级前端基本配置应包括应急广播大喇叭适配器或集成应急广播大喇叭适配功能的设备,以及传输网络、供配电、防雷接地、机房照明、静电防护、安全消防、电子门禁等设施。
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传输覆盖网可使用下列传输通道:
1)有线网;
2)地面数字电视网;
3)调频广播网;
4)中波广播网;
5)数字微波网;
6)直播卫星、传输卫星、北斗卫星等卫星网;
7)移动通信网。
县级应急广播平台与县、乡、村三级前端之间采用有线网传输应急广播消息时,宜采用不少于1路的物理或与其他系统业务逻辑相隔离的双向专用传输链路。传输链路的信道带宽应根据县级应急广播平台和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各级前端的最大并发广播数量进行综合测算,最小可用信道带宽宜不小于1mbps。
县、乡、村三级前端向县级应急广播平台申请利用现有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的地面数字电视网传输应急广播消息、覆盖指定区域内的大喇叭终端时,宜优先利用现有正常播出信道的空余带宽作为应急广播消息传输的信道带宽,带宽容量宜不小于1mbps。
大喇叭终端应划分为一般性终端和高可靠性终端。大喇叭终端应包括具有应急广播接收和响应功能的音柱、收扩机等。重要安装点区域的大喇叭终端,可在广播扬声器安装点现场附近适当区域安装拾音器,将正在播出的应急广播音频进行数字编码后回传至县级应急广播平台。
应急广播大喇叭系统性能
各级前端和大喇叭终端应急广播响应时长均应小于3s。
各级前端和大喇叭终端同时接收和处理来自不同传输通道的多条应急广播消息时,播发顺序应按照下列各项依次处理:
1)地震预警信息优先;
2 )非地震预警信息按照事件级别由高到低依次处理,应急广播信息比日常广播信息优先;
3)事件级别相同的非地震预警信息,本级优先;
4)事件级别和信息来源相同的非地震预警信息,按照自然灾害(地震预警除外)、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顺序依次处理。
应急广播大喇叭工程施工前,应根据项目技术方案的设计要求对设备的主要参数进行规划,规划内容宜包括:
1)资源分类及编码、空间网格编码、设备ip地址;
2)有线网ip广播地址和端口、ip数据回传地址和端口;
3)移动通信网ip广播地址和端口、ip数据回传地址和端口;
4)有线数字电视应急频率;
5)地面数字电视应急频率;
6)调频应急频率;
7)中波应急频率;
8)私钥、数字证书和数字证书授权列表。